周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周口市社科联)是市委领导下以社会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人民团体。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协调所属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做好学术交流和社科普及工作,加强社科队伍的组织和培养,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和学术探讨,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成效明显,连续12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工作先进单位;连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社科信息调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科联、全国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期刊《周口论坛》连续10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联系统优秀出版物。
服务大局有力有效。先后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周口文化高地建设研讨会等20多场理论研讨活动,有效推动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突出问题导向,就关系周口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研究。推出了《关于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关于周口形象建设的研究》等一批指导有力、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理论成果。学会管理规范有序。先后出台了加强学会管理的系列文件,严把学会发展的政治方向,学会(协会、研究会)健康发展。目前,市社会科学类学术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已发展到60多个,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教育、文化、卫生、党建、法律等研究领域,拥有会员6000余人。社科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共列出近500个社科规划课题选项,立项研究课题920多项,重点组织研究课题19项,资助研究课题46项。全市社科界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000余篇,编辑出版社科读物500多项,获省级社科普及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有力地推动了社科研究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社科普及亮点纷呈。社科普及领域不断拓展,举办的“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活动”和“周口文化大讲堂”等活动,有效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被誉为周口市民“没有围墙的大学”。对全市的2家省级社科普及基地和8家市级社科普及基地进行规范化管理,周口文化艺术中心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机关建设持续加强。积极开展“比学习、比工作、比作风、比团结、比奉献和树形象”活动,打造了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社科干部队伍;持续加强机关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机关,连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16年11月18日,《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颁布。《条例》第九条规定“每年九月第三周为全省社会科学普及周,集中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社会科学普及周集中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对于促进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升我市文明程度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9月10日——16日,社会科学普及周期间,我市将集中举办周口市社会科学普及周开幕式、社科普及周专题系列讲座、大型义务咨询活动、《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有奖知识竞赛、社科普及基地“免费一日游”、社会科学走进新社区、新农村活动、社会科学学术研讨等系列活动。
回顾过去,豪情满怀;展望未来,信心倍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全市社科界将乘着党的十九大的东风,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持续打造好“三个平台”(学术交流的平台、社科普及的平台、理论创新的平台),发挥好“四个作用”(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专家团”、破解难题的“新智库”、思想理论的“引领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努力实现周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构建和谐周口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