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性文化,是中华文化曙光初现时代的象征性标识,凝聚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精神认同。其蕴含的创造、包容、人本与和谐精神,跨越时空,持续为现代社会发展注入智慧动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伏羲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由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主办,周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周口市淮阳区委、周口市淮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于9月25日至26日在羲皇故都淮阳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伏羲文化与当代社会高效能治理”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凝聚了宝贵共识。
伏羲是“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其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结网罟、养牺牲”开创原始畜牧业;“制嫁娶、正姓氏”确立最早的社会伦理与组织方式;“画八卦、造书契”实现符号思维与文明记录的飞跃,展现“一画开天”的宏大智慧;“以龙纪官”、“立九相六佐,制九州”、创制龙图腾,更实现了部族融合与文化统一,深刻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伏羲文化所代表的创新精神、人本关怀、秩序意识与和谐理念,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也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论坛深入探讨了伏羲文化与当代社会高效能治理之间的深刻联系。认为:其一,“民生为本”与“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宗旨一脉相承。伏羲教民渔猎、改善生存条件的实践,与现代治理聚焦民生福祉、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目标高度一致。其二,“创制立规”与制度治理逻辑相合。画八卦以究天人之际,制嫁娶以定人伦之序,体现中华文明早期的规则意识与制度建构,对当代完善法治与治理机制具有启示意义。其三,“天人合一”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符。伏羲文化中蕴含的整体宇宙观和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深远的思想资源。其四,“龙图腾融合”与共同体建设导向相印。伏羲通过文化符号凝聚各族,对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社会协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其五,“开拓创新”与改革动力相续。伏羲时代的创制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以应对时代新课题。
论坛充分肯定以周口淮阳为代表的伏羲文化传承核心区在文化保护、研究和传播方面取得的成就。太昊伏羲陵作为全球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完整的祭祀传统、独特的陵庙资源和活态民俗,共同构成了伏羲文化传承的生态链,为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增强文化认同提供了坚实依据。
面向未来,我们倡议:深化伏羲文化系统研究,构建跨学科合作平台,加强对其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的阐释;推动文化智慧融入治理实践,将“天人合一”理念运用于生态治理,将伦理秩序思想融入基层社会建设,以创新精神赋能社会治理发展;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开发多元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良性循环;扩大伏羲文化教育普及与传播,推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与凝聚力。
文明传承,重在赓续;文化创新,贵在实践。让我们以本届论坛为新的起点,共同加强对伏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新,将中华文明古老智慧与现代治理需求相结合,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文化的深厚力量。
第二届伏羲文化与创新发展论坛全体与会代表
2025年9月26日于中国·周口